Visiting The Met? The Temple of Dendur will be closed Sunday, April 27 through Friday, May 9. The Met Fifth Avenue will be closed Monday, May 5.

Learn more
The interior of a museum with two large calligraphic paintings flanking a central booth

董阳孜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厅创作的大型「文字艺术」作品现已开幕

English | 繁體中文

展览日期:2024 年 11 月 21 日—2025 年 4 月 8 日
展览地点:第五大道主馆大厅

“对话”是董阳孜在美国的首次大型展览,将展览到 2025 年 4 月 8 日。

董阳孜的作品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厅委约新作系列的第三届作品。

(纽约,2024 年 11 月 21 日)—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今起展出台湾艺术家董阳孜(1942 年生于上海,现居台北)创作的两幅大型“文字艺术”作品,分别置于大厅正门两侧的墙上,为大厅委约新作系列最新的作品。此次“对话”作品展是董阳孜在美国的首次大型展览,也是继肯特·芒克曼 (Kent Monkman) (2019) 和雅各比·萨特怀特 (Jacolby Satterwhite) (2023)之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厅这个具历史意义的空间,委约新作系列的第三届展览。
此次委约新作系列由Director’s Fund、童子贤先生、唐骝千与徐心眉伉俪、叶晓甄,文心艺术收藏共同赞助。

董阳孜是当今以文字创作,最享富盛誉的艺术家之一。她以巨幅文字艺术闻名,让汉字与三维空间展开对话,拓宽书法作为艺术形式在观念和构图上的局限,同时不忘书法之所以为“文字艺术”的意义。她坚信汉字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同时深信文字艺术的视觉、情感和社会影响力是能超越语言壁垒的。她在家中地板上创作,运笔如行云流水,展现书法气韵生动、抑扬顿挫之精髓。作品中巨大的文字形成身体、形式和概念上的挑战,融入了新颖的构图方法,带来崭新的观赏体验。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Marina Kellen French馆长兼执行长 Max Hollein表示:“董阳孜通过她开创性的文字艺术创作,重新诠释了这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以文化身份及表达方式开展对话,引人入胜。董阳孜的作品把大厅打造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吸引观众探索艺术与语言的交融。我们非常荣幸,在我们的委约新作系列中展出她的作品,借此机会,在我们博大精深的藏品中持续呈现多元且富有当代特色的艺术声音。”

在“对话”中,董阳孜选择写两句契会的金玉良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比喻采纳他人意见,可帮助自己提升。另一句,《行于其所当行,止于其不得不止》,出自宋朝文豪苏轼之言,意指顺势而为,掌握分寸。董阳孜结合了楷书与行书,让字形较易于辨识及阅读,也让她能在构图上自由发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360.1、宽726.4 公分(11.80 x 23.82 英尺),《行于其所当行,止于其不得不止》,作品高360.1,宽 727.2公分(11.80 x 23.85 英尺)。两件巨幅文字艺术作品展示于博物馆中,增添了社会参与的层面,让书法不再只纯粹个人欣赏或修身养性。

作品的震撼力,不但因为尺幅巨大,也因文字艺术以及水墨与纸的材料,都鲜少在大厅中展示,所以特别引人注目。两件作品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现当代艺术展厅中,二十世纪中期的美国抽象艺术,以及馆内典藏的中国、日本、伊斯兰的书艺都开启了有意义的对话,说明文字艺术不仅是源远流长,活力充沛的艺术形式,也是现当代艺术中探讨绘画性的催化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山”、“石”、“玉”以浓墨书写,奠定了整幅字的构图。每个字大小不一,让观众在视觉上感受到飘逸的节奏。董阳孜将“玉”字中的最后一点抽离,也就是作品中间靠向“石”的墨点,借此建立这两个字之间的联系,强调玉石雕琢的动态和声响。

两件相比,“行于其所当行,止于其不得不止”较为抽象,更具绘画特质,尤因句中十三个字占据了整个画面。董阳孜将字的笔划撇点重叠交错,打破了传统竖排书写的僵硬,赋予纸上笔墨以活力。「行」、「于」、「其」、「止」、「不」五个字都出现两次,但每字形貌表现各异,体现了董阳孜在构图上的突破,充分展示了文字艺术所强调的自由和控制之张力。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现当代艺术部 Ming Chu Hsu与 Daniel Xu 策展人马唯中表示:“董阳孜选择的名句,在博物馆及其周围的文本中,强调了包容性,与观众对话,探讨知识的追求、产生与传播应有的态度。在视觉文化中,线条与文字具有漫长且多采多姿的历史,当观众踏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厅,董阳孜的作品便为他们提供了全新的引导和启发。”

此次董阳孜作品展将是继肯特·芒克曼 (Kent Monkman) (2019) 和杰科尔比·萨特怀特 (Jacolby Satterwhite) (2023) 之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厅委约新作系列的第三届展览。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当代艺术委约新作系列,除了大厅,尚包括主馆正面外墙和屋顶花园的两个位置,邀请艺术家根据他们自身的艺术实践与大都会的馆藏、实地空间环境、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来创作及对话。

“大厅委约新作:董阳孜《对话》作品展”将于 2024 年 11 月 21 日至 2025 年 4 月 8 日展出。

艺术家简介
董阳孜自幼习书法,在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艺术学学士,1966年)和美国(麻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的艺术学硕士,1970年)受油画训练。在纽约短期从事平面设计工作后,她回到台湾专事文字艺术,1980年代成名,不因书法在当代艺术中式微而改其志。董阳孜的文字艺术借鉴中国古代书法名家的风格,並参考二十世纪中期西方抽象画的尺幅和构图。她拉近观众的关键策略是书写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选名句,及扩大汉字的格局。她融会了绘画和书法,发展出新的构图及观赏体验,在当代视觉文化的范畴中重新定位文字艺术。她的作品曾展于台湾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香港M+、布鲁塞尔BOZAR艺术中心、纽约州伊萨卡约翰逊美术馆等。2012 年她获颁行政院文化奖,为台湾最高的文化荣誉。


鸣谢及相关内容

“大厅委约新作:董阳孜,《对话》”由艺术家构思,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现当代艺术部 Ming Chu Hsu与 Daniel Xu策展人马唯中磋议而成。

博物馆将安排各种相关活动,包括与董阳孜的艺术之夜,届时董阳孜将与策展人马唯中对谈,介绍这次的展览和创作过程。

本展相關教育活动由台湾文化部及纽约台北文化中心赞助。

未来活动安排详情将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网站上公布。


###

2024 年 11 月 21 日

董阳孜(1942年生于上海,现居台北)。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厅委约新作:董阳孜,“对话”展览全景,2024年。纸本水墨。艺术家提供。图片提供: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摄影:Hyla Skopi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