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图示和言传:说故事的中国画

展览地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中国书画展厅(210—216号)

展览日期:2016年10月29日—2017年8月6日

在中国,有叙事内容的绘画是倡导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的重要媒介,兼有传达艺术家思维和感情的功能。这是中国画里成熟最早的画科,四世纪时已有经典之作,今天依然活跃如昔。《图示和言传:说故事的中国画》透过12世纪到当代的60余组件作品,探讨画家如何利用图像和文字,清晰感人地道出性质迥异的种种故事,甚或反映史家和个人的看法。

展览按照叙事的类型分为三部分。其中最典型的是一段段画出故事情节的长卷,段落之间或有与图像呼应的文字,例如赵苍云的《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图》卷;有时完全没有文字说明,故事在连续的山水背景中从右至左展开,例如郑重的《搜山图》卷。第二类型只绘出故事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景,观众一见即可辨识,想像前后情节,例如倣钱选的《归去来辞》短卷,仅见陶渊明舟行归家由仕入隐的关键时刻,之前的解印和之后的务农等过程都略去。第三类型罕见于其他文化,但中国画里颇多,一幅纯粹山水或花鸟画,完全没有叙事的图像,但画家在题跋里说身家、历史等深浅不一的故事。例如乾隆皇帝的《鹿角图》是一幅静物画,但附文数说康熙行猎、满族尚武、考据学风诸事。

本馆的中国书画部分有八间展厅,上述三种类型各佔二至四间展厅,每间展厅各有主题,包括历史、时序、战争、行旅、佛教、儒家、亲情、友情等。其中最特殊的是关于乾隆于1755至1759年间平定西北边陲準噶尔和囘部的战役,展出乾隆请传教士郎世宁等人绘图,送往巴黎法国皇家作坊刻印的一套16幅铜版画(前后两期各展6幅)、参与战役的一位战士的御制肖像、类似版画和肖像中的18世纪武器和马具等,是本馆三个部门合作的成果。

军事器物之外,多种有叙事图像的陶瓷、玉器等也在展览之列,显示立体器形,尤其是环状构图的瓶、碗之类,有异于绘画的审美和技术考量。一个展柜以罕见于绘画的俗文学为主题,展出描绘《西厢记》和《水浒传》故事的陶瓷和木版画。

当代艺术家发扬画中说故事的传统,不但表现手法有重要创新,对当下种种现象的关怀和批判也是前所未见的。李华生思考偏远异常景物对创作的启发,季云飞记录农民因土地政策改变而迁徙入城后身心涣散,邱黯雄对现代科技和医学的突破有警惕反思。

《图示和言传》由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中国艺术研究助理主任刘晞仪策划,近百件作品大多是馆藏,16件借自私人收藏。展览由Joseph Hotung Fund赞助。

Press resources